
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。——《曾国落日记》。以下这篇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曾国藩名人名言说说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1、有福不可享尽,有势不可使尽。
2、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,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。
3、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
4、驭将之道,最贵推诚,不贵权术。
5、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6、古之成大事者,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,二者缺一不可。
7、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,蓄其气而长其智。
8、家勤则兴,人勤则健。
9、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。
10、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。
11、完全没有静字功夫,想要做到心的凝定,能达到吗?
12、总是必须脚踏实地,能勤于做好小事,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。
13、养身之道,以"君逸臣劳"为要。省思虑、除烦恼,二者皆所以清心,"君逸"之谓也;行步常勤,筋骨常动,"臣劳"之谓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4、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,只要此心真实爱之,即可见谅于下。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,此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5、凡说话不中事理,不担斤两者,其下必不服,故《说文》"君"字"后"字从口,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,足以服众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6、位愈高则言日增,箴言日寡;望愈重则责之者多,恕之者少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7、清、勤、慎,为居官三鉴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8、细思为政之道,得人、治事,二者并重。得人不外四事:广收、慎用、勤教、严绳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19、用人极难,听言亦殊不易,全赖见多识广,熟思审处,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20、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,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,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,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,望阁下实心行之,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21、凡军行太速,气太锐,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,惟有一静字可以胜之。不出队,不呐喊,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敌放一声,稳住一二日,则大局已定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22、如用此法,总须善于相机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23、真美人不甚争珠翠,真书家不甚争笔墨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24、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,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,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25、养生以少恼怒为本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26、人于平旦不寐时,能不作一毫妄想,可谓智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27、静坐自我妄为,读书即是立德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28、步步前进,日日不止,自有到期,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29、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,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,乃能脱出恒蹊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0、一家能勤能敬,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,一身能勤能敬,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1、风盛衰在气象。气象盛,则虽饥亦乐,气象衰,则虽饱亦忧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2、商贸之家,勤俭者能延三四代;耕读之家,谨朴者能延五六代;孝友之家,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3、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,傲字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4、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5、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36、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37、求业之精,别无他法,日专而已矣。谚日"艺多不养身",谓不专也。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,不专之咎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38、宜以真心相向,不可常怀智术,以相迎距。凡人以伪来,我以诚往,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39、举止端重,则德进矣。——《曾国藩笔记》。
40、做人之道,以刚介为自己之基,以敬恕为养性之本。——曾国藩
41、勤则兴,懒则败,一字之理。——曾国藩
42、居高位者,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。——清·曾国藩
43、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——曾国藩
44、既有定识,又有定力。——曾国藩
45、既爱其才,宜略其小节。——曾国藩
46、家勤则兴,人勤则健。——曾国藩
47、文人富贵,起居便带市井。富贵能诗,吐属便带寒酸。——曾国藩
48、善人种德,降祥于天。恶人种祸,贻殃于后。——曾国藩
49、家和则福自生。——曾国藩
50、聪明外露者德薄,词华太盛者福浅。——曾国藩
51、观人之法,以有操守而无官气,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。——曾国藩
52、慎能远祸,勤能济贫。
53、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 ——曾国藩
54、守笃实,戒机巧,守强毅,戒刚愎。 ——曾国藩
55、尊官厚禄,高居人上,则有拯民溺,救民饥之责;读书学古,粗知大义,即有觉后知觉之责。
56、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。
57、好谈己长只是浅。——曾国藩
58、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,若只在静上用工,久之习成骄惰,遇事便不可耐。孟子四十不动心,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,到得无动非静,乃真静矣。——曾国藩
59、读书如譬若掘井,掘数十井而不及泉,不如掘一井而见泉。读书总以背熟经书,常讲史鉴为要,每日有常,自有进境,万不可厌常喜新,此书未完,勿换彼书耳。
60、大约军事之败,非傲即惰,二者必居其一;巨室之败,非傲即惰,二者必居其一。
61、无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。
62、处利则要人做君子,我做小人;处名则要人做小人,我做君子。斯惑之甚也。圣贤处利让利,处名让名,故澹然恬然,不与世作。
63、不位而尊者曰道,不贷而富者曰文。噫!吾将谓得时乎?尊而骄者不为矣,吾将谓失时乎?富而安者吾为矣。
64、古来豪杰,吾家祖父教人,以"懦弱无刚"四字为大耻,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。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,最易暗销锐气。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,此是过人之处,更宜从此加功。
65、委罪掠功,此小人事;掩罪夸功,此众人事;让美归功,此君子事;分怨共过,此盛德事。
66、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,汝兄弟记之行之,并传之于子子孙孙。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,代有人才。
67、微雨晴时看鹤舞;小窗幽处听蜂衙。
68、苍天不忍没斯楼,全仗那国手神工,再造千秋名胜;黄鹤依然来此地,愿借得仙人玉笛,长吹一片承平。
69、把所有人都得罪了,也就谁都不得罪了。
70、我在军中多年,难道没有一点可取,只因一个傲字,百无一成,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。 ——曾国藩 《曾国藩家书》
71、人生有可为之事,也有不可为之事。可为之事,当尽力为之,此谓尽性;不可为之事,当尽心从之,此谓知命。——曾国藩
72、治生不求富,读书不求官,修德不求报,为文不求传,譬如饮酒不醉,陶然有余欢,中含不尽意,欲辨已忘言。——曾国藩
73、待人以诚,待人以恕——"求友以匡己之不逮,此大益也!""人之不可无良友也!","凡做好人,做好官,做名将,俱要好师、好友、好榜样。","吾辈总以诚求之,虚心处之。心诚则志专而气足,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,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,心虚则不动客气,不挟私见,终可以为人共谅。"
74、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
75、圣贤领要之语曰:"人性惟危,道心惟微。"危者,嗜欲之心,如堤之束水,其溃甚易,一溃则不可复收也。微者,理义之心,如帷之映灯,见之难而晦之易也。
76、太柔则靡,太刚则折;刚自柔出,柔能克刚。诸葛长青:君子当刚柔并济!
77、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;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,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。
78、清淡者,崇德之基也。忧勤者,建业之本也。古珲无富贵之圣贤,无宴逸之豪杰。诸葛长青:素食青菜,君子之为也,积累阴德之法也!
79、知足天地宽,贪得宇宙隘。——《曾文正公家训》
80、处事当务详慎,不可尽兴燥脾。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,尽兴便放肆。一燥脾便刻薄,其始无害人之心,而其事必至于害人。初若不至杀身,终至杀身而有余也。 ——曾国藩
81、有理义以养其心,则虽老而神明不衰。苟为不然,则昏于豢养,败于戕贼,未老而志衰矣。励志之士,可不戒诸。——曾国藩名言
82、君子事来而心始见,事去而心随空。 ——曾国藩
83、闻人之善而疑,闻人之恶而信,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。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,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,鬼神必殛之。 —— 曾国藩
84、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,若一慌忙,便恐有错。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。故从容安详,为处事第一法。
85、俭以养廉,直而能忍。《曾文正公全集》
86、受人恩情,当为将来报答之地,不可多求人也。
87、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——曾国藩名言
88、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;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,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。出处:曾国藩家书
89、曾国藩平时再忙,都要坚持每天早上临帖,读十页史书给儿子做出榜样,纪泽在他的影响下课业大进,他还用自己读书几十年的切身体会,对儿子的课业做详尽的`指导,启发,那份耐心,细心,完全不像出兵打仗的将领,而更像孜孜不倦的先生。
90、夫士处世,无为可议,勿期人誉,无为可怨,勿期人悦。
91、得失有定数,求而不得者多矣,纵求而得,亦是命所应有。安然则受,未必不得,自多营营耳。——曾国藩
92、人之精神有限,过用则竭。
93、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。故学至于不尤人,学之至也。
94、乍得勿与,乍失勿取,乍怒勿责,乍喜勿诺。——曾国藩
95、人人料必胜者,中即伏败机,人人料必挫者,中即伏朝气。
96、凡家道所以耐久者,不恃一时之官爵,而恃久远之家规,不恃一二人之骤发,而恃公共之维持。
97、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超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夺目。
98、治军之道,总以能战为第一义,能爱民为第二义,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。
99、只要人肯发愤,都可做获得。
100、步步前进,日日不止,自有到期,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。